关于大学本科生立体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107发布时间:2009-05-05

  一、什么是立体教育
  立体教育是指,教育这项事业不是“单层平面结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它不仅在横向方面包含知识素质、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等各要素,而且在纵向方面包含专业知识水平、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性、创造性等各层次。在具体的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第一层面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第二层面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第三个层面是外在教育、内在(自我)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第四层面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由此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立体式教育模式。
  二、立体教育模式的特征
  高校大学生立体教育模式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专业思维的创新性、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性,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由此,高校大学生立体教育模式的特征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立体性。立体性是立体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2.创新性。创新教育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的。  
  3.主体性。在立体教育模式中,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导演”。
  4.实务性。财经院校各专业、各学科都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5.分步推进性。立体教育模式的要义在于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有的放矢地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性。立体教育模式的特色不仅体现在纵向专业理论与实践体系与横向多方面素质拓展体系的结合上,而且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上。
  三、实施大学生立体教育的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国家、社会对高素质的知识和技术人才要求日益强烈。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人力资源中的优势资源,在整个社会的就业竞争中无疑是一个具有优势的群体。然而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地走进了“大众化”阶段。“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自1998年中国高校扩招起,就业难问题渐趋明显。
  由于企业与大学毕业生的双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就业市场也同时面临巨大就业压力。从机遇来说,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第三产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大学生对于就业行业、领域的选择较以前宽广的多。另外国家对于就业关注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大学生就业已经与农民就业,下岗再就业齐并为社会就业三大人群,受到国家密切关注。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认识到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层次与教育内容的结构不适应社会发展
    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某些毕业生却同时被多家用人单位录用。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表明,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用人单位门槛过高,职场“经验准入”,动辄要求求职者具有2至3年的工作经验。而多数大学生没有工作经历,知识转化率低,表现出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二)教育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不一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高层次教育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更加注重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应用能力。而一些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未能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存在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难以就业。同时,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性,新的学科及专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因而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在数量、学科层次和专业结构上的需求,出现部分冷门或过时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无业可就或有业不能就的现象,导致结构性失业。
   (三)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胜任素质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开发的趋势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知识单一、技能单一的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是没有竞争力的。目前高等教育虽然也强调素质培养,但效果甚微。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素质差,独生子女自幼多在父母的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二是社会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及中小学时期素质教育薄弱,使得一些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有很大欠缺,而大学生时期的素质教育因前期基础薄弱而效果不佳。
    (四)大学生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必然结果
    从世界各国高教规模扩张的实例中我们可看出,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都经历了毕业生就业难的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增大必然会有大量毕业生涌进劳动力市场, 激烈的竞争致使部分大学生失业是必然的后果。除此之外,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与新思路,推行大学生立体教育模式。即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彻底解决高等教育中存在着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薄弱、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等弊端,创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学校的配套发展,强化学生的特殊职业技能,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立体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建设
  现代大学主要任务是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课程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梯队、教材建设、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是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纽带。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统一专业目录,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统一使用教材的四统一下,高校没有自主权,培养出来的人也是千人一面,这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学科建设日益被重视,各高校都力争要办出特色学科来的今天,课程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在高等学校教学中,课程已不是一个纯理论化的概念,它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是形成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构件,是一个多要素的复杂集合体,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课程建设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既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又是师资、生源和管理水平等的综合反映。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本科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
  高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反映了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和学科、专业特点。
    (二)教材建设
  一所知名的高校应有一批自编的教材。这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师资力量的展示,更是不同学校体现自己特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尤其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在教材观念上追求一致化和标准化,在教材使用方式上要求“统一教材”、“规划教材”,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甚至统一精确到一本教材要分本科和专科专用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影响,反思我们当前高校教材建设,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课堂应拒绝简单复制教材,应当主张师生共同反思、探讨。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他者(包括学生)的尊重。  
  第三,有教材是为了无教材。
  (三)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每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及其功能。而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总结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当今时代的高科技,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实验作为补充和巩固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作风。实验教学是办好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财政金融系各学科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加强实验、实习课程建设,积极探索专业实验、实习、案例教学的思路。到目前为止,本系为学生开出的实验课程太少。究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有关领导对实验教学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机构不健全。
  第二,实验教学的建设与运行经费没有保障,尤其是实验教材建设还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使得实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第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缺乏。
  第四,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实验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取决于实验教学人员水平的高低。
  第五,封闭办学的思维模式仍旧影响着实验教学。目前,财金系仅有的实验室就是银行模拟实验室,只是面向本系的同学来进行实验教学,还没有向外系、外校甚至社会来开放。使实验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它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也是当前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充实内涵,提高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要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努力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学生的业务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
  2.认真抓好实验计划的落实工作。
  3.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工作队伍的建设。
  4.加强教学仪器经费的投入,并建立多渠道的机制,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5.强化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控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加强试题库建设
  试题库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考分离、最大限度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是实行标准化考试的需要,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试题库进行考试是命题方式的重要改革,是实现由传统人工命题到采用计算机随机命题的根本性转变。这种命题方式的特点是:由命题人提出命题原则,由计算机根据命题原则组卷。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命题组卷的速度,而且克服了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从而保证了命题组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测试在保证考试纪律的前提下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现代化的考试方法、考试手段,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由于教考不分,考试结果不能客观反映教学实际的情况是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考试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实行教考分离,才能保证考试对教学实际进行测量的客观公正性。试题库建设是教考分离、最大限度提高办学效益的必要条件。
  试题库建设也是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对课程建设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但在此应该注意,进行试题库建设之前,要做好建设课程的选择。必须严格选择建设试题库、试卷库的课程,这是建设的起点与成功的关键。那种全面铺开、似乎越多越好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有害的。不是什么课程都可以并需要建试题库,只能选择那些知识点相对稳定、基础性的核心课程建设试题库,才不至于劳而无获,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办学特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办学特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在师德及心理素质、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等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其师资的业务要求应着重在理论基础宽厚,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为此建议:尽快充实第一线教学骨干。主要做法应有:
  1.各学校可以采取引进大学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以及选调企事业单位优秀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办法,充实、扩大教师队伍,使之与教学、科研任务相适应。
  2.为充实、加强第一线教学骨干,确保教学质量,一要延聘、返聘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身体健康的老教师继续任教;二要对教师外出读博、读硕和进修实行计划管理,严格控制中青年骨干擅自离开教学岗位;三要实行青年教师助课进修、培训制度。
  3.要改进、拓宽教师队伍培养方式,坚持以在职边教学、边科研、边学习为主,实行在职锻炼提高、接受高学历教育和外出进修相结合,防止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
  通过上述措施,建设起一支能克己奉公、团结协作、育人爱岗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系计划如下:
  第一,对于新教师,采用在听老教师讲课的前提下,进入班级对学生进行辅导。半年后自己独立承担一门课称的教学任务;
  第二,对于有一定讲课经验的教师,鼓励在主讲一门课程的前提下,再承担一门新课的教学任务。
  第三,所有教师承担课程的门数不宜过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所讲课程进行研究,包括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学规律的研究;
  第四,所有任课教师都要有一定的科研任务,以科研带教研;争取三年内培养一批年轻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六)发展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的出现,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使大学在网络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网络教育包括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大学将在结构上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它们将利用数字技术和虚拟技术,扩充教育对象,扩大教学范围,但大学的功能不会改变,大学的地位也不会改变。
  网络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能把好的东西扩展到每一个角落,使工作与学习相融合。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下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具有比较强的信息获知和选择的能力。
  2.网络交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
  3.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更加的自我完善。
  4.通过网络远程教育,不但提升了教师团队的素质,也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特色。
  (七)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
  当今,在高校,图书资料与师资、实验设备成为并驾齐驱的三大支柱。而且图书资料文献量的多寡,管理者服务水平的高低,技术设备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内外著名的大学,之所以人才辈出,硕果累累,闻名遐迩,除教师水平高、实验设备先进外,图书资料是功不可没的。郭沫若曾说,没有一流的图书资料,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当然,图书资料建设必须有针对性,必须体现专业特点,社科图书资料必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此,有关部门在采购图书资料时可考虑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作参谋。
  (八)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
  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传统意义上更多地把第二课堂视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总体定位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校教育的附属。但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在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只强调了“第一课堂”教学,而“第一课堂”明显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合理、内容不丰富、师资短缺、资源配置不足、专业面窄、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又是组织严密、相对死板的“第一课堂”所克服不了的。“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应该把“第二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有效的途径和载体,通过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的内容,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形式,来发挥“第二课堂”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此建议:
    1. 明确“第二课堂”教育的组织机构。目前,“第二课堂”一般都是由学校的学团部门组织,结合全国及省内实际,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活动,临时组队,临时培训,临时指导,整个过程是一个临时性的体系,缺乏长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高等学校应该明确“第二课堂”的具体组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制定常年的工作计划,保证工作的有效落实。
    2. 确立“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和载体。目前,实施 “第二课堂”主要形式是“创业计划大赛”。这种形式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创业才能的舞台,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是一种“结果”式的培养,它关注的只是结果的优劣,对形成成果的过程则无法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培养的过程往往是十分重要的。完善的创业教育应是对创业全过程所需要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跟踪培养的教育。因此,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实践性环节的训练,还应有相对完善的教育模式。围绕创业教育的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上应该突出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技能、创业实践和创业成果的良性循环和相互渗透,应该注重过程性的教育。
    3. 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第二课堂”的硬件投入和成果的孵化。学校从教育投入的角度,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为实施“第二课堂”创建好的硬件条件,搭建多层次、多环节的“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操作性。如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同时设立“第二课堂”成果的孵化基金,用于启动在“第二课堂”教育中涌现出来的、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的项目,为项目的产业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九)加强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
  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促进我院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加强校内实习条件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应当坚持“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体制,使办学更贴近社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础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有特色的教育体系,找到提高高校学生增强职业技能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便是产学结合的路子。要坚持办学特点的社会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基地建设的丰富性。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是立体教育模式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产学结合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更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
  (十)加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校应该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开辟用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开放性实验室或创新实验室,学校可以围绕学生创业的内容和项目,有计划的投资建设创业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一方面用于学生创业实验,另一方面,它的管理的运作方式,也可以让学生作为创业的一种尝试。总之,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实施创业教育实践体系。通过开展丰富的创业活动,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创业方向,探索出一条创业———就业联动机制;按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建立一套以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技能、创业实践和创业成果为系统内容的教学体系,循序渐进予以施教;同时,建立起支持体系———激励体系———指导体系———评价体系作为教学内容贯彻的支撑平台。

版权所有(C) 百富策略白菜网 - 百富策略网论坛bfball鲁ICP备14028954号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25号